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全真模拟试卷教育心理学(B级)(一)
第Ⅰ部分选择题
一、单项选择题(本大题共l0小题,每小题1分,共10分)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,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。错选、多选或未选均无分。
1.学习动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学习结果的影响和对( )的影响。
A.学习初衷
B.学习过程
C.学习方法
D.学习成绩
2.归因总是与( )联系在一起的。
A.干什么
B.谁
C.怎么样
D.为什么
3.在一个班级内不同小组之间的竞争属于( )
A.小组竞争
B.群体间竞争
C.群体内竞争
D.集体竞争
4.强调学习中的情感因素,提倡“开放式”教学体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( )学习理论基础。
A.行为主义
B.认知主义
C.建构主义
D.人本主义
5.美国教育部定义,“资质优异”是指儿童在学校中有高水平的智力、创造力、艺术能力和( )
A.领导能力
B.生理能力
C.学习成绩
D.人际关系
6.根据孟育群的观点,思想教育能力属于教师基本能力的( )
A.认知能力
B.传播能力
C.组织能力
D.交往能力
7.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,被认为未发现能支持其学说、经得起科学检验的证据的是( )
A.形式训练迁移说
B.同化学习迁移说
C.概括说
D.关系转换说
8.心理学上“水下击靶”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( )
A.形式训练说
B.共同要素说
C.概括说
D.关系转换说
9.教师的指导属于影响学习迁移的( )
A.主体因素
B.客体因素
C.无关因素
D.主导因素
10.老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,这里老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( )
A.精细加工策略
B.组织策略
C.资源管理策略
D.阅读理解策略
二、多项选择题(本大题共5小题,每小题2分,共10分)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,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。错选、多选、少选或未选均无分。
11.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由哪些项构成( )
A.认知的内驱力
B.自我提高的内驱力
C.附属的内驱力
D.交往的内驱力
E.获得认同的内驱力
12.合作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在于( )
A.增强集体凝聚力
B.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个性
C.启发学生学会学习
D.重视个别差异
E.集思广益
13.适应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有( )
A.掌握学习
B.发现学习
C.个别指示教学
D.分组指示教学
E.个人化教学系统
14.特殊儿童分为问题儿童和( )的残疾儿童。
A.感官残疾
B.肢体残疾
C.语言残疾
D.病残
E.智力残疾
15.根据特殊儿童教育的目的和任务,可将特殊儿童教育应当贯彻的主要原则归纳为( )
A.早期教育原则
B.补偿教育原则
C.个别教育原则
D.系统教育原则
E.整体性原则
第Ⅱ部分非选择题
三、填空题(本大题共5小题。每小题2分,共10分)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。错填、不填均无分。
16.提出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”思想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。
17.桑代克提出的学习理论为__________。
18.概念的运用水平包括__________和思维水平。
19.提出“什么样的电视机才理想?”问题的方法属于创造力训练的__________训练。
20.心理健康教育的非指示性原则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。
四、判断改错题(本大题共5小题,每小题3分,共15分)判断正误,在题后的括号内,正确的划上“√”,错误的划上“×”,并改正错误。
21.头脑风暴法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。( )
22.品行不良问题主要出现在青年期。( )
23.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。( )
24.桑代克接受了达尔文进化论和联想主义传统的影响,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。( )
25.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是对问题的表征。( )
五、简答题(本大题共5小题,每小题6分,共30分)
26.简述教师的人格品质对教育教学影响的表现。
27.简述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因素。
28.简述儿童学习策略发展的三个阶段。
29.简述形式训练说的基本观点。
30.简述言语信息的条件。
六、论述题(本大题共2小题。第31小题10分,第32小题15分,共25分)
31.格式塔学习理论关于学习本质的观点是什么?
32.为了形成更好的师生关系,教师应树立怎么样的学生观?
一、单项选择题
1.B(P405)2.D(P441)3.B(P464)4.D(P476)5.A(P494)6.C(P525)7.A(P268)8.C(P270)、9.B(P226)10.A(P230)
1.[解析]学习动机一旦产生,就要发挥作用。学习动机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,一是对学习过程的影响,一是对学习结果的影响。
2.[解析]归因总是与“为什么”这样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。
3.[解析]学校之间、班级之间和小组之间的竞争属于群体问竞争。
4.[解析]人本主义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,由个人自主发起的、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全面变化的活动,强调学习中的情感因素,提倡“开放式”教学。
7.[解析]詹姆斯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质疑,此后,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设计了更加严密的实验,从不同的角度对形式训练说的迁移理论进行研究,遗憾的是,这些研究都未发现能支持形式训练说的、经得起科学检验的证据。
8.[解析]贾德认为,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,而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,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,迁移的可能性越大。这种理论称为概括化理论。为了证明他的观点,贾德进行过一个很著名的“水下击靶”实验。
9.[解析]影响学习迁移的客体因素有:(1)学习材料的相似性。(2)学习情境的相似性。(3)教师的指导。影响学习迁移的主体因素有:(1)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。(2)学习者的迁移心向。(3)认知策略与元认知。
二、多项选择题
11.ABC(P408)12.ABCE(P465)13.ACE(P492)14.ABCDE(P497)15.ABCD(P498)
11.[解析]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构成:认知的内驱力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。
12.[解析]合作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在于:(1)能增强集体凝聚力,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,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。(2)学生间的合作可以集思广益,对问题的解决往往胜过个人的努力。(3)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彼此之间的互补性,学会取长补短,启发学生学会学习,自觉改进学习的态度与方法。(4)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个性。
14.[解析]根据伤残的部位不同,残疾儿童又可以划分为感官残疾、肢体残疾、语言残疾、病残和智力残疾五大类。
15.[解析]根据特殊儿童教育的目的和任务,将特殊儿童教育应当贯彻的主要原则归纳为早期教育原则、补偿教育原则、个别教育原则和系统教育原则。
三、填空题
16.(P14)孔子17.(P62)试误说
18.(P178)知觉水平19.(P323)希望点列举20.(P384)罗杰斯
四、判断改错题
21.(P321)√
22.(P367)×改正:品德行为问题主要出现在青少年时期(13~15岁)。
23.(P64)√
24.(P68)√
25.(P188~190)√
五、简答题
26.(P536)教师的人格品质是影响教育、教学的重要因素。概括来说,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:其一,教师的个性品质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。其二,教师的个性品质影响着学生智力的发展,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。
27.(P357~361)
(1)外部因素。
①社会文化条件。
包括社会风气、民族文化、学校与集体等。
②家庭环境。
家庭环境对儿童、青少年的品德既有有意识、有目的的教育、促进,同时更有潜移默化的影响。因此,家长要加强自身品德修养,注重正确而科学的教育方式,创造出融洽的、和谐的家庭气氛。
(2)内部因素。①智力水平。②受教育程度。
28.(P218~219)
第一阶段:儿童不仅不能自发地产生策略,而且,即使别人教给他们某种策略,他们也不能有效地使用。
第二阶段:虽然儿童仍不能自发地产生某种策略,但却可以在他人的指导下,学会某种策略,从而提高认知活动的反应水平。
第三阶段:儿童可以自发地产生并有效地使用策略。初、高中时期,某些青少年在他们熟悉的知识领域,可以在无人指导的条件下,自觉运用适当的策略改进学习,而且能根据任务的需要来调整策略。
29.(P68)形式练说的观点;训练和改进心的各种官能,这是教学的最重要目标;训练的项目越困难,官能得到的训练越多;一种作业越深奥,其学习越有效。
30.(P155)对于言语信息的学习,加涅认为其内部条件是:在学习者的记忆中,需要出现某些先前学会了的信息,而这些信息是以某种方式互相联系起来的,即已有的知识结构。另外,学习者还要具有编码的策略。言语信息学习的外部条件是:首先要使言语信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,使它能引起注意、知觉和选择;其次,要使语言信息在一种有关的、有意义的背景下呈现,并作有效的编码。六、论述题
31.(P98)
(1)从学习的结果来看,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,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。
(2)从学习的过程来看,首先,学习不是简单地形成由此到彼的神经路的联系活动,而是头脑里主动积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,这种组织的方式遵循着知觉的规律。其次,就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,学习过程中这种知觉的重新组织,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,而是突然的顿悟,因此,学习不是一种盲目的尝试,而是由于对情境顿悟而获得成功。
32.(P467)为了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,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。教师的学生观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基本看法。一般认为,教师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学生观,一种是排除情感因素的影响而纯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评价性学生观,一种是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所作所为的移情性学生观。持评价性学生观的教师,认为学生中不可教育的多,对学生要么厌烦、不加管束,要么指手画脚、发号施令。持移情性学生观的教师,认为学生都有“向师性”,乐意接受教师的教导,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,对学生的态度是真诚的,容易成功地扮演教师的角色。教师的学生观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,因此,教师应树立移情性的学生观。